政策助推行業應用深度融合
2022年,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關注虛擬現實和元宇宙相關產業,相繼發布了相關政策,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022年11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各地方政府也在持續關注虛擬現實產業相關賽道,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國內共有超過15個省、市、地區頒布了元宇宙/虛擬現實相關政策,旨在引導虛擬現實和元宇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展望2023年,產業普遍認為政策的支持、技術的成熟優化將持續催熟“虛擬現實+”行業融合向更深更廣發展。
為快科技聯合創始人陳婧姝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行動計劃》的印發為虛擬現實產業釋放了積極信號。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相關行業、企業會更加關注和愿意嘗試使用虛擬現實相關技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會更加關注虛擬現實產業的發展、針對性地推出虛擬現實產業的扶持政策,激發虛擬現實產業的發展活力。
行業專家預計,2023年,產業政策對虛擬現實產業發展將發揮重大牽引帶動作用。各地方元宇宙政策和相關規劃逐步進入落地和執行階段。在剛剛結束的各省市兩會上,上海、四川、河南、山東等4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2023年將大力發展元宇宙、工業元宇宙、虛擬現實、元宇宙科創產業園等相關產業。
歷經數年發展,虛擬現實技術不斷成熟落地,已經與千行百業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成為實體經濟數智化轉型升級的好幫手。
亮風臺市場生態副總裁張春艷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2022年,AR在工業領域發展戰略窗口期態勢更為明顯,呈現出典型場景應用普遍化、創新關聯場景多樣化、產品服務標準化的特點。展望2023年,AR技術和產品的成熟度,如算法、算力、光學等依然需要重點優化,但虛擬現實、元宇宙等政策的發布,以及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性,也給AR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圍繞各自關注的行業領域,企業也在2023年制定了具體方向,持續深耕虛擬現實+行業的深度融合創新。例如“虛擬現實+體育”成為許多百姓進行體育鍛煉的新方式。中國電子云MetaSports BU研發制作人蔡霞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體育產業的數字化成為大勢所趨,VR、AR、云計算和數字孿生技術為體育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了更多可能。2023年,公司也會在原有動感單車的基礎上,拓展至跑步機、劃船機等更多智能運動器材,豐富運動元宇宙的產品選擇。
展望未來,行業專家指出,虛擬現實將在工業生產、文化旅游、融合媒體、教育培訓、體育健康、商貿創意、智慧城市等行業應用領域發揮賦能效應、激發垂直應用經濟活力。不過,部分專家也表示,未來虛擬現實在賦能行業發展實現大規模應用過程中還需要邁過一些“門檻”。
百度虛擬現實總經理丁志剛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期待相關部門加大在虛擬現實產業政策和產業基礎平臺建設上的扶持,推動虛擬現實關鍵核心技術的發展和突破,讓不同行業的大中小企業和C端用戶能夠參與整個賽道的建設,加快產業的規;瘧寐涞。另一方面,領軍科技企業需秉承開源開放的態度,驅動生產端、消費端、技術聯動、人才培養等環節形成互相促進的正向循環,形成產業生態合力,共同推動中國虛擬現實產業進程。
如視創始人&CEO惠新宸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虛擬現實技術在產業端的應用探索任重而道遠,實現虛擬現實技術在更廣泛產業端的滲透和應用、形成規;募夹g轉型發展新格局,不僅需要政策的支持,還需要越來越多的技術人才積累、更專注于針對行業痛點的研發投入。
硬件向“千萬級”規模邁進
2022年,VR/AR/MR硬件成為消費電子新產品增量品類,據《中國電子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發布或者曝光的VR和AR產品超過40余款。既有聯想、TCL、華為、OPPO、小米等傳統消費電子龍頭,也有雷鳥創新、Nreal、小派、夢想綻放等創新公司。
在眾多硬件新品助推下,在2022年全球XR設備出貨量出現下滑的背景下,2022年中國VR/AR設備出貨量實現了增長。IDC中國高級分析師趙思泉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初步統計數據來看,中國區的VR和AR消費級硬件出貨量均有明顯增長。
展望2023年,XR硬件企業千帆競發。索尼的PlayStation VR2即將在2月底發售、PICO有計劃推出最新的VR硬件產品、Meta計劃推出最新Quest3產品、蘋果或將推出首款MR頭顯設備、三星也首次承認正在研究混合現實硬件設備。
產業專家普遍認為,新品牌的加入、技術升級帶來的體驗感提升、親民的價格、應用場景的增加、線下體驗店的開設將拉動VR/AR產品銷量的持續提升。2023年中國市場的虛擬現實終端銷量有望在2022年的基礎上實現增長,整體硬件出貨量向著“千萬級”規模邁進。
創維VR國內營銷負責人卜德法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PANCAKE方案成為行業主流,產品重量大幅度降低,佩戴舒適度進一步改善,眩暈等痛點基本解決,良好的產品體驗拉動了VR硬件銷量。展望2023年,他認為,產品體驗感提升、應用場景增加、價格更加親民,整體VR市場還將呈現爆發之勢,硬件的銷售進一步增長是必然結果。包括蘋果、索尼在內的更多廠家的入局,使得市場將被進一步引爆,會有更多的使用者愛上VR、推薦VR。
陳婧姝表示,從營銷方式來說,線下體驗店無論是轉化率表現還是退貨率表現都優于線上營銷。2023年,隨著線下消費恢復正常,會有更多的VR/AR企業開放體驗店,這也將進一步提升虛擬現實硬件的銷量。
Nreal副總裁呼顯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Nreal達成了第10萬臺Nreal Air AR眼鏡下線,展示了消費級AR硬件市場需求強勁增長。呼顯龍說:“我們看到物理屏向數字屏迭代的趨勢加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數字屏接受度變高,數字屏逐步代替部分物理屏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逆的趨勢。2023年我們將持續提升用戶體驗!
雷鳥創新相關負責人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Birdbath光學方案的AR眼鏡市場還將迎來新一波增長。這得益于兩個原因,一是新玩家的加入,促進市場進一步發展;二是雷鳥創新等已經入局的公司將持續進行產品優化和迭代,實現更好的產品體驗,滿足用戶的更多需求。
展望2023年,更多中國VR/AR企業將開啟海外業務的初探。產業專家表示,隨著產品技術成熟以及全球消費者對XR認知的提升,會有更多中國企業開啟“出!敝,中國企業有可能在全球XR硬件賽道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呼顯龍表示,未來中國有機會引領AR發展,甚至有可能是中國公司來定義AR產業,我們期待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這里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創維VR總經理李文權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的VR硬件企業極具創新精神,還有完備的電子供應鏈體系作為后盾,支持這些創新點轉化為真正的產品。就像中國手機品牌出海一樣,中國VR企業出海也將乘風破浪!
新興技術繁榮內容生態
虛擬現實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大成者,為元宇宙提供終端入口與感知交互功能。2022年虛擬現實硬件體驗感和銷量不斷提升,讓虛擬現實以及元宇宙內容生態不斷繁榮。
根據2022年3月Meta公布的數據,平臺有8個應用程序的收入超過了2000萬美元,124個應用程序獲得了100萬美元以上的收入。相較而言,超過百萬收入的VR應用數量增長幅度達61.3%。2023年VR內容盈利態勢仍將延續。2月初,Meta CEO扎克伯格表示,已有超200個應用軟件在頭顯設備中獲得超100萬美元的收入,這一數字較2022年增長超過46%。
陳婧姝表示,頭部廠商出貨量增長極大提振了VR內容生產者的信心。例如Meta Quest突破千萬臺,越來越多VR內容實現盈利,甚至出現了《Beat Saber》等千萬美元收入的頭部現象級作品。VR內容吸引了全球知名工作室、影視公司和經典IP的關注。2023年,為快科技也與知名IP聯名,推出了《Line Friends》《靈籠》等相關VR內容。
展望2023年,陳婧姝認為,索尼和Meta的新產品以及《地平線》《生化危機》等頭部作品的問世,將為VR內容帶來發展新活力!拔覀儓孕VR行業正在進入加速發展的階段,在接下來的3~5年內,全球VR用戶將有望過億!标愭烘f道。
展望2023年,AIGC、ChatGPT等新技術興起和應用,將進一步豐富虛擬現實/元宇宙內容生產,吸引更多用戶體驗和使用虛擬現實和元宇宙,形成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國信證券預測,2023年全球VR/AR市場有望重新增長,VR/AR產業演進有硬件的進步和底層技術的完善,而內容生態的繁榮將推動行業的實質進步。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沈陽表示,2023年AIGC、ChatGPT等新興技術將豐富元宇宙內容。他認為,ChatGPT從AI角度極大助推了元宇宙的智能化,ChatGPT自動生成內容、圖片、視頻乃至未來的元空間,是元宇宙內容生成的主要方式,也是動態參數空間生成的必然。具體來說,未來ChatGPT的場景生成和故事生成可以用于元宇宙里面的編劇和場景。
展望2023年,虛擬現實產業發展仍然面臨一些挑戰。2023年年初,科技大廠在XR業務的布局有所放緩,其中,惠普宣布將退出VR業務、騰訊暫停部分XR業務、微軟暫停了XR硬件開發項目……
對于科技廠商布局元宇宙業務的變化,專家認為,受大環境影響虛擬現實/元宇宙行業發展短期會受到波動,但是長期增長仍是發展大勢。
陳靜姝認為,全球宏觀經濟進入下行周期,XR作為新興產業還處于需要大量技術、資金和人力投入時期,虛擬現實發展可能會面臨短暫的波動,比如大型企業因各種原因可能暫停XR新業務的探索,但是長期仍處于發展上升階段。此外,隨著社會秩序恢復,人們的娛樂方式選擇更加豐富,VR需要提供更大的價值、更好的體驗才能留住用戶。